打开APP
小贴士
2步打开 媒体云APP
  • 点击右上角“…” 按钮
  • 使用浏览器/Safari打开

干就赣好丨寻乌不寻常 风光无限好

2022-01-22 13:01 赣南日报    阅读:5180 

新 年 寄 语

中共寻乌县委书记 蓝贤林

各位父老乡亲,同志们,朋友们:

岁序更替,华章日新。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,我代表中共寻乌县委、寻乌县人民政府向全县父老乡亲,向全县干部群众,向在外奋斗的寻乌儿女,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寻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,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祝愿。

寻乌不寻常!2021年身影渐远,留下了寻乌在奋进中书写的精彩答卷。我们付出了孜孜努力,也收获了累累硕果。

一年来,我们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,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、持续向好,高质量发展考核连续7年全省先进、5次全市先进;“六大主攻方向”流动现场会全市排名第十,较上一年位次前移4名,寻乌高质量发展迈入了新阶段。

一年来,我们坚持大抓工业、提升农业、做旺服务业,实行全员招商,聚力招大引强,来寻乌的客商越来越多,通用设备制造、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壮大;柑橘产量居赣州市第一位,“中国脐橙之乡”“中国蜜桔之乡”实至名归;“红土风、客家韵、东江源、橘乡情”形象品牌渐入人心、家喻户晓。

一年来,我们扎实推进美丽寻乌建设,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,获评全国“四好农村公路”示范县、全省乡村建设评价试点县、全省绿色低碳示范县、绿色生态品牌建设试点县,“五美”乡村建设取得了新成效,推窗见绿、出门进园、四季花香、处处见景成为了人民幸福生活的标配。

一年来,我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,寻龙高速顺利开工建设,寻乌至龙川定制班线开通,跨入深圳“两小时经济圈”;新一轮深寻支援合作全面开启,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。

一年来,我们始终把群众的呼声放在心上,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岗位、托幼园位、上学座位、医疗床位、养老点位、停车车位、如厕厕位,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资力度,用心用情用力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“入园难”“停车难”“看病难”等问题,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。

这些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中宣部、国家统计局、中华供销总社、深圳市等对口支援,得益于省委、市委的坚强领导,也得益于全县上下的辛勤付出和社会各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。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好样的,衷心感谢大家!

牛劲存心,虎虎生威。在新的一年里,每一个寻乌人,既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、享有者,又是宏阔事业的建设者、创造者。让我们携起手来,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,奋进新征程,建功新时代,用勤劳、智慧的双手,共同创造新时代“第一等工作”,共同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!

最后,衷心祝愿寻乌的明天更加美好!祝愿全县人民新春愉快,身体健康,阖家幸福,万事如意!


寻乌县城全景图

近年来,寻乌县聚焦“作示范、勇争先”目标定位,解放思想、锐意进取、担当实干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年终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连续7年获全省先进、5次获全市先进。近期,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寻乌调研时,看到寻乌的资源禀赋和近几年取得的发展变化,给予寻乌高度评价和赞许。


南向融湾纵深推进

1月17日,在寻乌县南桥镇车头村蔬菜基地现场,记者看到,露天基地一望无际,重重叠叠,蔬菜大棚整齐排列。大棚内,工人们正将辣椒采摘入筐。基地企业赣州巧耕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一麟介绍,该公司以深圳为店、寻乌为厂,产品定向供给总部位于深圳的海底捞采购供应链“蜀海供应链”和“亚米集团”等二十几个大型餐饮连锁机构;去年12月,在深圳举办的客家美食节上,该公司带去现场的产品一天卖完,第二天数吨备货产品一销而空。

这是寻乌与深圳合作的普通案例。

寻乌蔬菜直供粤港澳大湾区

近年来,寻乌以深寻支援合作为切入点,在基础设施、产业合作、体制机制、营商环境领域与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全方位对接融入。推动全县领导干部变“山区思维”为“湾区思维”;成立以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对深工作领导小组,专门设立“对深办”,建立深寻“1+15+N”常态化对口支援合作机制(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牵头,龙岗区为主、南山区协助,龙岗区11个街道和4家国企对口支援寻乌15个乡镇和一个城市社区管委会,以及其他国企、社会资本参与的支援合作机制)。全面创建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生产基地,推动寻乌脐橙、德青源鸡蛋等农特产品进入“圳品”清单。紧盯深圳、东莞等湾区城市,实施精准招商、产业链招商、以商招商,已签约项目15个,总签约金额106.8亿元。深圳方援建的罗福嶂会议学习园、幸福小镇等项目已竣工,援建的教育医疗、道路交通、文化旅游等其他8个民生领域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。

2019年以来,寻乌县争取深圳市投入资金2.96亿元,帮扶实施产业、教育、文旅、医疗等领域重点项目58个,为寻乌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

近期,深圳市已同意在2021年至2025年继续支援合作寻乌,并保持模式不变、力度不减。

产业支撑扬优成势

在寻乌县杨梅工业园亿迪生精密科技(赣州)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生产原料在操作台上整齐排列。该公司是一家集高精密零件加工设备技术研发、生产制造与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生产加工于一体的高新科技公司,于2018年成立,当年即投产,2021年产值达1.1亿元,比上一年增长70%,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9月份。

寻乌县产业孵化基地

寻乌县坚持扬优势、壮筋骨、出实效,大抓工业、提升农业、做旺服务业,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三产结构比从2016年的28.6∶29.5∶41.9调整为现在的21.8∶30.8∶47.4。

工业倍增升级方面,聚焦打造通用设备制造、稀土新材料“双百亿”产业集群目标,推进工业链式化、集群化、智能化发展。通用设备制造首位产业从无到有、快速集聚,形成较为完整的智能包装、永磁电机、空压机、水泵四大细分领域产业链;稀土加工产业形成稀土分离、废料循环利用、金属冶炼、磁性材料加工四级产业链条。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%,规上营收同比增长21%,完成16家企业入规入统。五年新增工业用地4425亩,新建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,建成“一园三区”(寻乌工业园,石排工业园区、黄坳民营创业园区、杨梅园区)。

现代农业方面,坚持“柑橘为主、多元发展”思路,推动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,柑橘主导产业有序恢复种植,面积稳定在26万亩,2021年柑橘产量23万吨、产值11.5亿元,居全市第一,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(脐橙、蜜桔)质量安全示范区,“中国脐橙之乡”“中国蜜桔之乡”实至名归;蔬菜、百香果、鹰嘴桃、油茶等特色产业面积达16.23万亩,产量7.14万吨、产值4.4亿元。推进农业品牌建设、富硒和“圳品”认证,“三品一标”产品认证4家,富硒及“圳品”认证16家。

青龙岩景区

现代服务业方面,全域旅游纵深推进,累计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、省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5家。建成青龙岩、石崆寨、花开了、东江源温泉养生小镇等景区。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高效配送体系,发展物流企业15家。全国首个县域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中心落户寻乌,电商交易额年均11.3亿元以上,寻乌被评为“国家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”“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”。

发展条件明显改善。济广高速、寻全高速建成通车,寻龙高速顺利推进,瑞梅铁路即将开工,G358、G236、S458道路改扩建和县乡村道工程改造全面完成,寻乌被评为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,多条出县出省大通道顺利打通,县内交通循环网便捷通畅;赣深高铁通车后,同步开通寻乌到龙川定制班线,融入深圳“2小时经济圈”。总投资7.56亿元的太湖水库顺利建成,解决了18.77万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。石崆寨水库启动建设,投资10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批启动。农村电网基本改造到位,所有村居通宽带网络,主城区实现5G信号全覆盖,出行难、用水难、用电难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。

四大名片逐步唱响

寻乌红色、客家资源丰富,生态优势明显,柑橘产业基础良好。寻乌积极深入推进红土风、客家韵、东江源、橘乡情等“四大品牌”建设。

寻乌调查纪念馆(毛泽东同志旧居)

唱响“红土风”。以“寻乌调查”品牌为核心,以毛主席在寻乌的足迹为线索,整合寻乌调查纪念馆、寻乌调查旧址、圳下战斗旧址、罗塘谈判旧址、罗福嶂会议旧址、澄江战斗遗址、菖蒲会见昌平局旧址、“三二五暴动”指挥部旧址等“一馆七址”,开发精品红培课程、推出精品旅游线路、做好品牌宣传推广,把寻乌建设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城市。

浓郁“客家韵”。围绕客家围屋、客家遗承、客家习俗等文化元素,在保护中修缮开发一批客家文化景观,加强客家非遗的保护,传承展示经典客家习俗,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客家乡村,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,让寻乌的客家文化活起来,吸引更多游客来观光、休闲、研学,寻找乡愁记忆。

东江源瀑布

彰显“东江源”。重点围绕东江源头县这块“金字招牌”,从“水治理”“水研究”“水旅游”“水转化”等四个方向发力,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,打响“寻源东江、乌限风光”品牌。

采摘蜜桔

厚植“橘乡情”。把柑橘产业作为产业振兴、强县富民的重要抓手,在提档次、创品牌、延链条上下功夫,做好“接二连三”大文章。每年整合各类资金1亿元以上用于推动寻乌果业产业发展,让“寻乌蜜桔”再现荣光,把寻乌建设成为全国优质蜜桔产业基地。

民生福祉稳步提升

如今,项山乡卢屋村、南桥镇南龙村、留车镇留车村面貌焕然一新;寻乌中等职业学校、文峰中小学、留车村党群服务中心、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、中医院住院大楼等投入使用;城西幼儿园、城东幼儿园等项目有序推进。

寻乌县始终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,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5%以内,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持续兜牢,累计发放各类保障资金7312.6万元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“七个位”(就业岗位、托幼园位、上学座位、医疗床位、养老点位、停车车位、如厕厕位)加大投资力度。2021年新增园位1800个、幼儿托位240个,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.51%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、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项目和南桥、岑峰等乡镇卫生院新(改、扩建)工程完工或进展顺利。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85%以上行政村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,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。“联村共治 法润乡风”寻乌经验在全国推广,寻乌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“三无”县,连续14年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“三无”县。

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

以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联系县为契机,形成县乡村全覆盖的文明实践阵地体系。实施“百县万村”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,实现有需求的行政村全覆盖;建成农家书屋173个;新建县博物馆、图书馆、中影寻乌红色教育影院,改造提升县文化馆、文化艺术中心;承办国家话剧院《三湾,那一夜》、中影集团红色电影音乐会、中国文联“送欢乐下基层”“心连心”艺术团庆祝建军90周年等高水平演出,百姓享有更丰盛的文化盛宴。累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3个、文明村镇4个、五好家庭1户、文明校园1所。7人荣登“中国好人榜”,13人入选“江西好人”。

东江源两轮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顺利推进,一批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得以实施,寻乌水、空气、土壤质量稳步提升,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。深入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,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、省级森林城市、省级卫生城市,获评全省第一批“美丽宜居示范县”。

寻乌县幸福小镇

今后工作展望

擦亮品牌

唱响“红土风”,改造提升寻乌调查纪念馆,加快建成寻乌调查学院,深挖“寻乌调查”唯实求真精神内涵,让“寻乌调查”全国传播。浓郁“客家韵”,整理出版《寻乌山歌》《客家迎故事》《寻乌民间故事传说》等,发掘和培育乡土客家文化队伍,打造一批客家乡村,吸引更多游客来寻观光游、休闲游、研学游。彰显“东江源”,打响“做客寻乌、饮水寻源”品牌,把东江源“水治理”案例打造成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型案例;突出“水研究”,提升东江源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;创新“水旅游”,把寻乌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饮水思源地,把东江源头立碑处打造成游客打卡地;做好“水转化”,让“河道绿水”变成“金融活水”。厚植“橘乡情”,巩固扩大“寻乌蜜桔”中国驰名商标、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,建设全国优质蜜桔产业基地;建设集仓储、分拣加工、冷链物流为一体的水果云仓,打造“橙云天下”、寻乌“云上橙”“云上桃”“云上百香果”等品牌,让寻乌水果卖向全国;打造水果集散基地,把寻乌打造成为面向大湾区的水果仓储集散基地。

大抓工业

做强链条,围绕产业链招大引强,在项目选择上,按照“高大上+链群配”(“高大上”即高质量、高科技、高环保、高端化的项目,大投资、大规模、大牵引的项目,上档次、上层次、上效益的项目;“链”即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;“群”即集群化的项目;“配”即配套化的项目)来设计制定。做实平台,引进全国性专业品牌展会落户,培育壮大通用设备制造产业展会,打造“北莲花、南寻乌”空压机制造品牌格局。做大龙头,引进或培育一批龙头企业,培育壮大增长点、增长极。做优环境,全方位开展“保姆式服务”,打造公开决策、公平竞争、公道办事、公允生态的良好环境。

加快创新

一是发展数字经济。用好“学习强国”客服中心、阿里巴巴等平台优势,全力打造寻乌客服经济集聚区(CSD,Central Service District),唱响“做客寻乌、云服四海”客服品牌。

二是加快完善制度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发挥财政撬动作用,引导企业投入科技创新。三是夯实人才支持。引导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建设各类产学研基地、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培训基地,为人才成长提供平台。四是扩大对外开放。加快南向融湾步伐,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。

激发潜力

一要打通交通物流堵点。积极争取实施南桥至安远三百山高速公路项目,把寻乌到赣州的车程缩短到1.5小时之内;争取瑞梅铁路尽快开工,以及赣龙厦高铁、赣梅高铁规划建设并在寻乌设站,填补铁路空白;谋划通用机场项目,全力打造“北上南下”的快捷通道,让寻乌成为“三省通衢”重镇和人才荟萃之地。

二要发挥投资拉动作用。抽调专门人员、聘请专业团队,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上级盘子。三要加强商业街、商贸城建设,下功夫挖掘历史,宣传推介寻乌特色菜、特色小吃、特色产品、特色餐馆。

改善民生

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严格落实5年过渡期和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。抓好产业、抓好就业,促进群众增收致富,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。加快城区幼儿园、城东小学等建设,逐步解决城区学校“大班额”“大校额”问题;补齐医疗卫生设施及人才短板,不断完善“防、控、治”联动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。解决好停车难、断头路、棚户区及老旧小区设施落后、背街小巷环境差、老年人及儿童无活动场所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。


101
template 'mobile_v5/common/wake'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来说两句吧...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
加载中。。。。
表情